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及党的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积极响应2025年全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,沈阳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学子主动担当作为,以多元化的实践形式,投身于乡村振兴与社会发展的建设,以实际行动书写青春担当。
助农实践:双线并行,激活乡村经济“新动能”
暑期社会实践期间,第一临床医学院组织多支团队聚焦于农产品生产销售方面,在助农服务领域作出了积极贡献。其中,“彩虹援手团”与“益路同行服务团”创新构建了“线上推广+线下帮扶”的双线模式,充分调动了乡村的经济活力。线上端,团队以甘肃舟曲县特色农产品为核心,深度挖掘“高原生态”“无添加”等优势卖点,构建多平台宣传矩阵,通过图文、短视频等形式扩大产品知名度,助力农产品打开线上销路;线下端,深入辽宁乡村一线,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健康饮食理念的调研与科普活动,引导农户及村民形成科学饮食的观念。此外,“语润阡陌队”还针对乡村经济发展的痛点展开了专项调研,不仅为农产品的电商推广提供了策略支持,更围绕种植技术、品质把控等方面为农户提供了专业化提升建议,进一步为乡村的产业发展赋能。

专业服务:扎根一线 ,筑牢百姓健康“防护网”
依托医学专业的优势,志愿者们也将健康服务送至群众身边。“小红花”社会服务实践团扎根乡村,组建了专业服务小组开展入户行动:为老年群体免费检测血压、血糖等健康指标,逐一建立个性化健康档案;针对乡村常见的慢性病管理难题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展开健康知识的科普;现场演示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,手把手指导村民实用的急救方法。“晨曦实践队”进驻基层医院,一方面协助开展导诊服务,逐步缓解就医高峰时段的压力;另一方面积极推广线上线下结合的医疗服务,耐心帮助老年人熟悉线上挂号、缴费等操作,帮助老年群体跨越“数字鸿沟”,使乡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疗服务的温暖与便利。

文化赋能:校村协同,点亮乡村文化“新生活”
在乡村文化建设中,各实践团队与地方深度联动,充分了解地方文化需求的基础上,积极参与地方精神文明建设。“彩虹援手团”聚焦于乡村教育需求,进行支教活动,为乡村儿童带来了知识与陪伴;“益路同行服务团”结合医学专业特色开展了健康科普讲座,将健康理念与文化传播有机结合;“小红花”社会服务实践团则深入挖掘地方非遗文化,通过非遗体验活动进一步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,并和乡村村委共同搭建了乡村文化服务机制。此外,文化建设专项团队——“医心向阳队”,围绕地方历史文化遗址开展了专题调研,在完成详实调研报告的基础上,在社区创新性搭建文化微展览,以图文和实物展示地方的历史变迁,其制作的系列文化科普视频也在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,真正做到让沉睡的历史文化“活”起来,进而为乡村文化振兴持续注入青春活力。

从助农增收到健康守护,从温暖医疗到文化传承,第一临床医学院的志愿者们以扎实的实践行动为抓手,将专业知识与乡村需求深度融合,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。学院始终以“博学洁行,厚德济世”的校训为引领,将社会实践作为育人的一个重要载体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深化社会实践成效,进一步引导更多青年学子以青春之力,为乡村振兴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。